高龄一直是限制女人生育的最大因素,怎么联系台湾供卵试管试管移植子宫的视频高达80%的胚胎染色体异常都是因为高龄卵子的关系。随着生殖医学技术的进步,精虫显微注射(ICSI)在试管婴儿的技术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技术。显微注射技术中,将挑选活动力最好的精虫送进卵子之前,必须藉由卵子极体(first polar bo**)的相对位置来判断纺锤体(spindle)的所在,也就是卵子的心脏位置,正如心脏之于人体,从外观上并无法看到心脏的位置,在卵子上也无法直接看到纺锤体,显微注射时必须刻意避开纺垂体,以避免刺中心脏,如此卵子较有机会顺利受精,发育成胚胎。
然而纺锤体与极体的相对位置并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根据统计大约有30%的纺锤体并非在极体旁边,而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了第一极体后约2小时待纺锤体也出现代表完全成熟可受精,现阶段的科技可使用纺锤体观测仪藉由偏光显微镜双折射的偏光原理来观测纺锤体的状况及其位置。在2017年8月份台湾生殖医学年会中,中部的妇产科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335位高龄妇女其纺锤体偏移角度(Meiotic spindle deviation angles, MSDA)与显微受精ICSI后续之结果。
利用纺锤体辨识影像来分析287位高龄妇女(1222颗卵子),根据纺锤体偏移的角度,分为六组(≦15°、16°-44°、≧45°-90°、>90°、未侦测(Non-detection,ND)与分裂末期(TelaphaseⅠ,T1))。此外,并依卵子刺激反应的程度分为两个组别:Normal ovarian responders (NOR, 86位)及Poor ovarian responders(POR, 142位)。纺锤体偏移角度组别分析受精比率与D3良好胚胎比率。新鲜胚胎植入后,44位合并使用纺锤体辨识影像的单一精虫显微注射患者将与48位使用常规单一精虫显微注射患者做比较。
研究结果指出,高达86.3 % (1054/1222)的卵子可观察到有纺锤体讯号,只有33.3 %的卵子纺锤体偏移角度≦15°。卵子纺锤体偏移角度≦90°的组别(79.1%-85.4%)其正常受精比率明显高于未侦测组(59.5%)与分裂末期一组(61.5%)。D3良好胚胎比率在卵子纺锤体偏移角度组别中并无显著差异(44.2%-70 %)。如下图:
同样在POR与NOR组别中,未侦测组的受精比率(56.8%-65.8%)比卵子纺锤体偏移角度≦90°的组别(79.0-85.4 %)来的低。在NOR组别中,D3好胚胎比率在卵子纺锤体偏移角度组别中无显著差异。在POR的组别中,ND组别的受精率(65.8%)也会明显低于纺锤体偏移角度≦90°组别的受精率(70.0%-85.4%)(p<0.05),而在纺锤体偏移角度16-44°的组别明显有较高的受精率(85.4%)及好胚胎率(69.4%),虽然施行纺锤体辨识影像分析的与否与受精比率、临床结果是类似的,但在POR组别施行纺锤体辨识影像分析,其D3好胚胎比率是增加的(63.0%vs. 40.9%),如下图:
由于高龄妇女的卵巢功能大多不尽理想,大大影响卵子受精与胚胎品质。若在使用单一精虫显微注射(ICSI)时,能先用纺锤体辨识影像分析纺锤体的位子,不仅可以避免卵子纺锤体/染色体的缺失,更是不会错过ICSI的最佳时间,借此提升胚胎质与量,再搭配着床前染色体筛检(PGS)筛选,最植入正常囊胚,不仅可以提高高龄求子的活产率,最终圆满每个求子家庭的心愿。
-
目前纺锤体的辨识影像对于临床有两大帮助1. 确认卵子成熟阶段:吐出第一极体后的卵子,需再往下进程1~2小时才能至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Metaphase II) ,借此胚胎师能更精准掌握受精时间。
2. 纺锤体位置定位;避免ICSI时误伤卵子内的纺锤体,导致后续染色体牵引异常甚至受精后卵子即凋亡;我们也发现在使用解冻卵子的情况下,因卵子经过冷冻解冻(皱缩、回涨)过程影响,纺锤体位置多有所偏移。
-
澳洲的学者2016年发表的研究指出,拥有正常型态纺锤体的卵子受精后形成的胚胎其染色体套数正常(Euploi**)的机率较其他组别高(30.8%),更可见其重要性,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
一颗颗外观相似的卵子,在胚胎培养过程却可能有着极大的差异存在,有了纺锤体观测仪的协助,让我们在面对仅有少数珍贵卵子的卵巢衰竭(DOR)或过往疗程状况不理想...等较特殊的客户,能更精准的掌握受精时间与显微注射入针位置,将风险再度降低,让每一颗卵子发挥最大价值。
参考资料:
2017 TSRM, The effects of meiotic spindle deviation angles on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quality in women over 38 years of age